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以虛掩實



  伯嚭是郤宛的姪子,當年費無極施計使囊瓦殲滅郤宛一族,唯伯嚭在外,逃過一劫。他後來得知伍子胥也和他有類似的遭遇,卻在吳國有了發展,便投奔吳國,由伍子胥將他引薦給闔閭﹝公子光﹞,於是兩人就在吳王手下打工,吳王與伍子胥彼此都曾為對方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心願,所以惺惺相惜,吳王對伍子胥是言聽計從,伍子胥對吳王也竭誠盡忠。
  闔閭卻在與越王勾踐的檇李戰役中受傷以致殞命,子夫差即位,為報父仇,就完全由對越充滿仇恨的伍子胥主持政務,果然於夫差登基的次年,就在夫椒一舉打敗勾踐,但就在此時,夫差與伍子胥在處理越勾踐的問題上產生了矛盾,夫差願越臣服,放歸勾踐;但伍子胥知道勾踐必報此仇,所以主張一舉殲滅越國。兩人相持不下時,夫差就找來與子胥有同等遭遇的伯嚭,讓他支持和議,以說服子胥。
  子胥的理由是:吳與越相鄰,彼此勢不兩立,且較之中原諸國,吳國即使攻克,也無利可圖,但攻克越國,情形則大為不同,因“其地可居,其舟可乘”符合國家的利益。況且先王﹝指闔閭﹞之仇不可不報。伯嚭的理由是:中原諸國都是陸路相接,有其共同之處,與吳、越地處水鄉不同。然而中原諸國仍舊彼此獨立,未有勢不兩立的情形。況吳與楚戰,只讓其世子為質,許其議和。而與越戰,卻要滅其國,豈不是明顯的標準不一嗎?因此夫差聽伯嚭之言,使伍子胥恨當年引薦伯嚭。
  從這個故事看來,伯嚭也不是什麼惑誘其主的奸臣,只不過是附和夫差的說法而已,真正反對伍子胥的是夫差不是伯嚭。最近民進黨炒作軍購話題,說馬英九不願軍購,是中共的同路人。台灣提出購買F16CD型戰機是民進黨執政時期的事,老美當時就一再拖延不批准,潛艦更是要無中生有的等上十餘年才能獲得,但現在卻指責馬英九不願購買,是完全不符事實的說法。真正駁斥台灣軍購的是美國,而真正探討軍購的理由是打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