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說客三寶



    如何對現實的狀況有正確的認識?鬼谷子提供三個方法:第一個方法是人言己默;別人說話我們默默的聽,靜下心來才可體察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如果別人的話不合理,或者我們沒有理解清楚,就反復探求,令其說出真正的用意。
    第二個方法是利用象比。象是指說話的人所要表達的意境像一幅圖畫;比是援引的意思,指聽話的人會依據說話者的描述,從自己以往的記憶裡去搜尋出相似的圖象來,這個過程就叫理解;再經過逐一比對,就會形成一個適用於記憶及現實的理論,綜合許多理論構成一個結論,這可能就是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效果。所以象比就如同聽取與分析的方法,利用這個方法來判斷別人所說的是否正確。
    第三個方法是巧施釣語。就是利用現實狀況中的無形﹝包括事物存在、發展的原理或規律﹞來引導說話的人進一步詳細的解釋,使其思想完整的表達出來。
    范睢與秦昭王的一段對話中,就可清楚說明鬼谷子的三種方法。
    初見秦昭王,他竟與宦者抬槓說:秦國哪有大王,秦國不是只有王太后及穰侯而已嗎?這話故意說得很大聲讓秦昭王聽見,想測試昭王是否有奪回主導權的意思,其實也就是鬼谷子說的“釣語”。昭王的反應是摒退左右,跪在范睢的面前,請其指教奪回主導權的辦法;但范睢卻又裝著唯唯諾諾,不置一辭,此便是鬼谷子所謂的“人言己默”,范睢想借此知道昭王的決心是否堅定。接著范睢說:臣乃羈旅之臣也,交疏大王;而所願陳者皆匡君之事,處人骨肉之間,願效愚忠而未知王之心也,此所以王三問而不敢對者也。臣死不足惜,惟恐天下賢士皆閉口不言,裹足不前,則非臣願也!范睢成功的把一個忠臣的形象置入昭王的印象中,這便是“象”;並援引天下賢士不敢再為秦賣命,而自比自己的賢能,這是“比”。後來秦昭王把穰侯驅逐,使王太后不再過問政事,這都是范睢利用語言的技巧掌握昭王內心想法,然後成功奪回政權的主要原因。
    在最近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馬英九說的兩句話都很經典;一是馬對於蔡迴避是否特赦扁及不分區名單充滿派系妥協色彩的批評─“我改變了國民黨,而民進黨改變了妳。”另一是馬在質問蔡有關宇昌案時所下的結論─“妳一再迴避外界對妳的質疑;對不正當的利益卻不迴避”都成功運用象比的技巧,把兩人在選民印象中的反差擴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