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內求與外務



   孟子說:“求則得之,捨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把追求的目標分為兩類,一者在自身,一者在身外;在自身者只要去追求就能得到,譬如知識與修養;而在身外者不但追求有一定的方法還要由天命來決定是否可獲得,譬如名譽與財富。言下之意,鼓勵人們要先從自身所擁有的追求起,而不要專注在身外的事物,因為那不是必然可獲得的。
    最近民進黨舉辦黨內敗選檢討會,其實政權是身外之物,不是黨本身或候選人本身具備的,所以只要在選舉中盡力也就可交代一切了;偏偏許多人要裝著追根究底,透露其中隱含的權謀;彼此較勁的結果就是一番互踢皮球,甚至再把對手國民黨拉出來痛批一番的官樣文章而已;國人如寄望其有所大徹大悟,那將是緣木求魚。民進黨甚至把閉門會議的結論事先拿出來發布以測風向,就已說明其“檢討”的誠意了。
    民主國家中的政黨其實就是選舉機器,任何譁眾取寵的政治秀無非也是在為下一次的選舉鋪路而已,所以選民實無必要計較其對敗選的結果有無“悔意”;而是要看政黨對已在手的政權經營或國會席次表現,來決定是否仍繼續支持。因此孟子以修身與外物來界定人生追求目標的意義,也適用現代政黨的內省。
     馬政府在第二任仍未就任前,就必需面對油電雙漲、開放美牛、復徵證所稅等一連串問題,雖然馬自認“頂著鋼盔”也必須作,否則將來會更痛苦,這就是求之在我的部分,只要是有利於公義的,就不該再計較得失;而結果或是想取得社會上的公平正義,或是想為台灣打開國際的經貿領域,更或者是所謂的找“歷史定位”,這些“成就”是否能如預料的獲得,其實都該交由上天去安排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