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訥於言,敏於行



    劉向在《說苑‧說叢》中說:君子之言寡而實,小人之言多而虛。君子之學也,入於耳,藏於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於不足見,終於不可及也。君子之慮福弗及,慮禍百之;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與;君子實如虛,有如無。
    意思是作為有道德修養的君子往往少言寡語,但句句真實;而缺乏道德修養的小人往往夸夸而談,卻言之無物。君子作學問,不僅耳朵聽見記在心裡,更時時刻刻以行動實踐;君子所從事的事,在開始時顯得微不足道,但最後將發揮極大的影響力。君子很少從順利的一面考慮,而多從困難的一面思考,以使事情周全。君子對獲取幫助有所選擇,絕不以原則作妥協;但施予卻從不考慮對方的情況,絕不以立場論是非。君子在學問道德的修為上是充實圓滿的,但態度上謙卑有禮。
    劉向整句話就是在闡述孔子“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旨。由孔子在言行上所使用“訥”與“敏”的角度看來,孔子是主張減少言語的浮誇,多落實於行動。劉向即從孔子所稱的“訥”與“敏”上分成四個層次來詳作說明。首先劉向以作學問的觀點來看君子,用今天的說法就是君子不能光說不練;其次是君子選擇眾人不注意的地方作起,用現在的話說君子不作秀;對問題從困難的一面思考使其周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務實努力以求圓滿;接受幫助卻不犧牲原則,施予而不講利害,以現在的話說就是堅守正義的原則。
    引用到施政上,就是人民所期望的執政特質;2012台灣大選前,國、民兩黨在兩岸政策上是壁壘分明,從直航、開放陸生、陸客到ECFA談判,民進黨都是持反對態度的,甚至為此在立法院及海協會長陳雲林訪台的事件中都強力動員民意代表及支持群眾作非理性抗爭,引起國際矚目;但在2012大選時,眼見許多中間經濟選民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表達不信任時,該黨的政策隨即有了不同方向的改變,首先是強調其執政期間“小三通”及“春節包機”的政績,然後又從堅決否定認九二共識的立場轉為接受ECFA的談判結果;該黨從基本立場上所作的轉變,其實都是為了選票考量,因此在敗選後,立刻恢復本來面貌,對憲法上多年奉行的“一國兩區”再度發動對馬兩岸政策的抨擊。這不正是劉向所謂“君子擇人而取,不擇人而與”的反面教材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