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圍海造堰與替代能源﹝三﹞



    當今世上較有效率的替代能源分別是風力、太陽能、潮汐、洋流;但這些替代能源都有三項主要的缺點:一是需要廣闊的空間,或海洋的資源;其次是這些依靠天候的發電模式都有間斷的情形,無法配合人類日常的使用習慣;再其次就是任何發電模式都缺乏的儲存方式。
    圍海造堰可產生廣闊的新生地,這些新生地初期就可提供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使用;另外這些新生地都面臨海洋,可配合特殊設計的地形優勢與工程技術,發展潮汐與洋流發電;而所發出的電力在未充分利用時,可將圍堰內的淡水抽向高地的水庫儲存,在用電尖峰時,放水發電;也可將我們的備載容量換作水力的方式儲存,類似當年的明潭抽蓄水力發電模式。
    發電設施的充分利用與電力的有效儲存再加上輸配電過程中的減損,可將台灣現有發電裝置提升近50%的效率,這樣也才能談廢核與減碳。目前因為南北發電與用電的配置不平衡,所以有南電北調的情形,輸電過程造成的損耗很大,而如果能利用沿海替代能源的補充及水庫蓄水發電的區域性整合,則可減少輸配電設施與耗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