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以是驗是才是是,以非非是即是非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一書中定名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為一切漢文字構造的基礎,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話了,小時候讀到這句話由於缺乏對文字的深刻認識,可能還要靠背誦始能記住,但漸長成後,對文字的接觸多了,始覺得這是一句多麼了不起的結論。
  就拿「貪」及「貧」兩個字來說,其中就蘊含了會意的概念,「貪」是上「今」下「貝」的組合字,意指眼前的利益,所以短視近利就叫「貪」;「貧」是上「分」下「貝」的組合字,意指分掉利益,所以將利益分掉不聚集在一起就是造成貧困的原因。言簡意賅,可謂極致。
  針對最近新聞上常出現的幾個字,我們也來仿古人說文解字一番,看看紛擾中到底古人所持的態度為何,也許可作為今人的參考。
  首先我們看「政」這個字,它也是左「正」右「文」的組合字,什麼是正文呢?就是真正的意旨,何謂真正?存是去非,那什麼才是「是」什麼才是「非」呢?以是驗是才是是,以非非是即是非,簡而言之,就是一直以正確去檢驗事理到最後才會露出正確的結果來,一直以不正確去檢驗事理,最後只會得到不正確的結果。
  譬如本次事件的本質是以監聽的手段取得關說的罪証,要推翻關說的罪證就要使監聽成為非法取証,所以要推翻關說罪証的人就要使勁在監聽手段上作文章,轉移關說的焦點;這就是我所謂的「以非非是即是非」的道理,監聽只是手段它不是問題的核心,不可等同正文的主題關說來論証,而現在在野黨或多數媒體討論的話題都是監聽。
  在這次事件中有許多平日以正義執言之士自居的人也開始混淆,認為總統應該為民生設想,不該糾纏於這種政爭中,持這樣論點的人也同樣犯了「以非非是」的錯誤。今日台灣會衰落如此並不是我們的拼勁出了問題,是社會的基礎已經腐敗,站在腐敗漸落的基礎上是無繁榮可期的。而社會的腐敗就是來自這種短視近利的人心,所謂「貪」即是指此而言,為近利可以不講是非,為近利可以放棄原則,為近利可以茍且偷生;所以企業可以不顧社會責任丟下曾經與他們打拼多年的勞工出走,政治人物可以亂開競選支票不顧信義,社會大眾也可只圖己利不顧他人死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