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台灣現在大學太多,招不到足額的學生,教學品質也無法提升,所以政府與民間都有讓這些大學退場的構想;曾幾何時台灣每年十萬考生僅能透過激烈的聯考擠進只有二十所不到的大學,現在卻有一百六十餘所;這讓我想到過去曾聽過一個軍閥看籃球的笑話,說一個目不識丁的軍閥前去觀賞一場籃球賽,只見十個人在場中來來回回地搶一個籃球,就問屬下說:為什麼十個人搶一個球呢?給他們十個球,別讓他們在那搶來搶去鬧得心荒。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對大學的宗旨有了定義,後來各朝也有把全國名列前卯的知識份子集中到京師來研習的機制,叫太學、翰林院等,不過好像目的都不是讓這些人更進一步的研究學問,反而是來教導皇帝治國或成為國家官員培訓中心為目的的國家機構,與現在學府的機制及目的有很大的差別。
  我們就從世界各國大學的設立來看世界文化軸心的移動情形;不可否認的現代大學的雛型來自歐洲,譬如說世界最早的大學─博羅尼亞大學﹝1088年﹞,創立於義大利,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所創立。象徵現代科技文明的牛津大學﹝1168﹞是緊跟於後的第二所。然後重心隨海洋霸權轉移至西班牙﹝薩拉曼卡1218﹞及葡萄牙﹝科英布拉1290﹞;法國﹝巴黎大學1180﹞及德國﹝海德堡大學1386﹞也都曾經是歐陸上的霸權;美國最早設立的大學是哈佛大學﹝1636﹞,它竟然在美國獨立戰爭前140年就成立了。
  亞洲的第一所大學是日本東京大學﹝1877﹞,在江戶時代就已設立,後來曾經改名帝國大學,直至1951年再改回原名東京大學。中國的第一所大學是北京大學﹝1898年﹞,由光緒皇帝在戊戌政變時下詔成立,初名京師大學堂,直到1912年才改名為北京大學。不過另一著名的清華大學也值得一提,它是由美國在1912年民國成立後退回的庚子賠款所創立的大學,校址就在被八國聯軍焚毀的圓明園內。
  不過在南方的殖民地香港就早一年於1911年成立了香港大學;另一個割讓給日本的殖民地台灣呢?1928年在台北成立了台北帝國大學,1945年台灣光復才更名為台灣大學。亞洲由美國殖民的菲律賓在1908年成立菲律賓美國大學,獨立後更名為菲律賓大學。泰國的朱拉隆功大學﹝1917﹞是拉瑪六世為紀念其父拉瑪五世,以其名所創立的。另一殖民地新加坡國立大學﹝1905﹞初名馬來亞聯邦州政府醫學學校,由其名即可知新加坡的來歷了。
  從這些大學的設立就能看到世界歷史軸心的移動及該國歷史的變動,因此也成為歷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台灣會給後人留下什麼印象呢?一個從殖民地文化中建立起來的大學,吸納了這個島上絕大多數的菁英,他們在各領域都獨領風騷也包括政界,不過他們的意見並不一致,也常鬧得人心荒,不過他們少有的共識是像那軍閥一樣─給球場上每一個球員發顆籃球,省得大家搶來搶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