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掉漆的MIT


    這次假油事件讓國人又一次傷透了心,民眾一直想問的一個問題是有良心的企業家都到哪去了?這個問題與另一個問題常伴隨著一起出現,那就是「我們政府都在幹什麼?」其實如果民眾是靠政府把食品衛生環境維護好,那是緣木求魚,這麼說不是替政府卸責,因為政府的立法與執法都是走在人民意志之後的,如果走在前就會像「廢死」這個議題一樣遭人民唾罵,所以民選政府是不可能率先的,它只能緊隨人民腳步。
   出了那麼多食品安全上的問題,難道我們人民甘願生活在這樣不安全的環境裡嗎?表面上我們老百姓是不願意的,但事實上我們又不在乎,從民眾選購商品以價格為先的角度上就能看出這種貪便宜的心態;像這次食用油掺假事件中花生油沒有花生的這一情況就能瞭解一二,因為無論進口或本土所取得的花生原料成本都無法製造出這樣低價的花生油,而得此便宜的民眾卻從不願追根究底,這就是茍且心態,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貪便宜的心態。
   有人會喊冤枉地說:當一個消費者為何還要搞懂這些製造成本的問題。好像很有道理,其實從消費者對消費者保護及民間組織的忽視程度就不難發現是自己不重視自己的權益。像這種問題發生在消費者保護程度先進的國家,不等政府或法院的仲裁,廠商早已成了眾矢之的,其信譽及市場會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15年前在歐洲發生一家汽車廠商的汽車因機械故障致死的案例,那家車廠便透過律師向自己的車廠索賠巨額款項,並當庭認罰和解;後來經過實地的檢測發現那次事件是駕駛人個人的疏失,但此汽車廠商卻意外的放棄法律求償,僅要求以當事人身分在媒體上刊登啟示,標題是「我們兼顧您所有的安全,包括錯誤。」
    我們的生意人常抱怨台灣的市場太小,所以立志向國際市場開展,但近二十年來我們發現自己的競爭力在不斷消失中,一年比一年價格下降、市場流失,於是我們的生意人出來抱怨─「政府沒有改善投資環境」「對外經貿互惠的協議落後」「產業外移」「人才難求」「政黨惡鬥」,卻沒有一項是「產品信任度」;我們常說日本的產品是如何的好,德國產品是如何的經久耐用,如果他們國內也經常傳出食品安全問題,誰還相信他們所製造出的產品是好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