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善政行易,則民不怨;言調悅,則民不辨法;仁在身取,民顯以佚之也。


  子張問孔子為官之道,孔子說:出發是良善的政令,人民會體諒而不抱怨;政令的宣導若是和善取悅的,也會使人民遵循不以身試法;以仁為本躬身自踐的政令,人民自然會效法而使其易於推行。
  孔子認為為官最重要的是將治國的理念化作政令來推行,所以政令﹝今之政策﹞是否能使人民樂於配合遵循,就要看是否依其所定義的以上三原則了;首先政策是出於良善的,所謂良善就是指合乎眾人利益,而不是少部分得利或大部分失利的;其次是政策的內容是易於理解的,而不是煽情不計後果的;最後是從自身出發實踐的政令,才能讓百姓心悅誠服的來遵循。
  從這些原則來檢視政府最近在苗栗大埔及台南鐵路東遷的徵地事件上發生的官民衝突,就可看出政府的政策及民眾的抗爭孰是孰非了;大埔徵地是為了發展地方的經濟,與台南鐵路東遷同樣都該算是合乎眾人之利的事;但卻不得部分百姓的諒解,剛好這兩件事各自違反了以下兩原則,一者是政策的內容是易於理解的,像台南鐵路東遷後所留之土地增值利益的分配卻無法說服百姓;一者是在政策推行之際不能從自身出發,例如縣長劉政鴻自家土地就“巧妙”閃過被徵收的疑慮。
  由此例又可檢視最近吵嚷不休的監聽事件,如果監聽是符合眾人利益的,則對部分不肖不法分子的監聽應該還是可被接受的,例如最近定讞的部分法官貪瀆案及毒品走私案,但如果是作為政治打擊的手段就會像水門事件一樣遭人民唾棄,所以反對黨是一直將此事件渲染成政爭,而執政者卻無法妥善說明這是符合眾人利益的必要之手段。
  又在政策說明上一直捲入在野黨非法監聽的圈套中,例如監聽的過程及各項細節,所以未能使人民理解是這項風暴持續的主要原因。再就是監聽工作是否不分敵我只針對不法,這一點也因為執政或執法人員的避諱而無法使人民進一步諒解,像林益世案或賴素如案也都有監聽,卻因避之唯恐不及的心態而使監聽朝在野黨規劃的方向─“打擊政敵的工具”邁進,這些都有誤導民眾之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