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



    治國之術是以權勢來駕馭知識份子,以誠信來團結知識份子,並以賞罰來招攬知識份子。何謂權勢,就是現在民主國家中立法與行政的力量,統治國家的人靠立法與行政權力來向人民表達他實現競選承諾的方式,因此知識份子就學習各種適合國家所用的專業來為國服務,這就無形中誘導了知識份子所要進行的方向。領導者對人民在競選時的承諾是否兌現,或其努力兌現的決心,都關係著知識份子是否團結起來為其服務。執政者更以公平開明的賞罰來驅策知識份子為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我們試著比較台灣近35年來三位領導人在這些方面的表現:
   1.蔣經國:經國先生時代也是所謂的威權時代,立法與行政權都牢牢掌握在執政的國民黨手中,當時政府就是全力的發展經濟及維持均富的社會,所以當時有許多知識份子投入了國家建設的行列。經國先生對本土精英人士參與國家決策的承諾,從未停止,所以當時許多台籍的地方幹部都被拔擢至中央,成為後來掌握國家大政的人物。經國先生對當時有貪瀆行為的公務人員更是不假辭色,例如其表兄人事行政局長王正誼,就是他堅持嚴懲的;另如教育部長蔣彥士在大學生畢業旅行的翻船意外中請辭下台,財政部長陸潤康及經濟部長徐立德都在十信案中黯然下台。這就是賞罰分明的態度,以致所有在位的公務人員不論其官職高低,不論其以往曾對國家立下多少汗馬功勞,只要涉及貪瀆及與商界往來頻繁的傳聞,就要下台接受司法調查。
   2.李登輝:雖國家已逐步邁向法治,但李掌握立法及行政的力量仍十分強大,因此在他主導下可六次修憲,但他卻缺乏領導國家的方向,所以知識份子在他執政時代是嚴重分裂的,當時他利用手中的權勢籠絡地方派系,竟造成地方黑道的猖獗,甚至與財團掛勾資助其龐大的競選經費,此便是其黑金教父一名的由來。當法務部長馬英九對各縣市正副議長賄選進行查辦時,他卻跳出來為賄選說話,這就是其賞罰的標準。以致造成國民黨的腐敗墮落,而最後交出政權。
   3.陳水扁:陳水扁是四位領導人中唯一不掌握立法權的執政者,但他不甘坐冷板凳,任內更換五位行政院長,各部會首長也如走馬燈般輪替。知識份子在他主政時代更相互對立,只有立場沒有是非便是該時期知識份子的最佳寫照。政府公職人員也無需政績,只要能按吳淑珍的意思到旅館交付工程底價或將不利於他的情資交給他便可保飯碗,這就是陳水扁式的治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