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蒯聵﹝音ㄎㄨㄞ三聲,愧﹞是衛靈公在未娶南子之前所立的繼承人。等靈公從宋國娶回南子,立為夫人,並生一子郢;南子便想慫恿莊公廢蒯聵立郢。因此蒯聵恨南子,就派家臣戲陽遫﹝音速﹞去行刺南子,但戲陽遫事到臨頭竟退縮,蒯聵數度以眼色指使,竟為南子察覺,事洩只好夜奔宋國,再轉往晉國投奔趙鞅。
    莊公去世後,南子就運作使自己親生兒子公子郢繼位,可是朝臣們都不同意,所以只好立蒯聵的兒子公孫輒為君,也就是史稱的衛出公。但這時晉國的趙鞅覺得事機成熟,想送蒯聵回衛國去爭取君位,沒想到一進國門,就遭自己兒子所派的軍隊阻擊,只好再次率眾離境以求自保。
    然而過了十二年,卻冒出一個叫渾良夫的人來,與蒯聵密計政變。此人是自己姐姐的姘夫,姐姐嫁孔圉並生孔悝,等孔圉過世後,竟看中僕人渾良夫,與其私通。渾良夫就是想藉孔悝在朝中的權勢,邀集群臣政變,然後由蒯聵許諾其穿紫衣、袒裘服、帶寶劍的三項特權,並許其娶孔悝母為妻。蒯聵為求自己能成為衛君,便同意其請求,到了年末發動了政變,把出公趕到魯國去了。
    蒯聵即位為衛莊公,但形勢卻對他不利,因為曾為他出力的晉國,此時也跳出來向他要好處;收容其子出公的齊國也要脅他,準備隨時釋回出公並助其返國奪位。所以只在位三年,就因言詞得罪晉國,而遭趙鞅出兵征伐,不得已又流亡國外。衛出公在齊國協助下返國即位,結束了這場父子爭位的醜戲。
    在衛出公初執政的十二年裡,孔子恰好率弟子周遊至衛國,受到出公的崇敬,將他們款款相待。但弟子冉有就擔心夫子捲入這場血肉相殘的鬥爭中,但又不敢直接問孔子,便私下向子貢透露,子貢是個極聰明的人,他就借一話題問孔子: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回答說:是古時的聖人呀!子貢又問:他們為禮讓孤竹國的君位而相繼離國,他們都有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仁,有什麼怨呢?子貢聽了,明瞭夫子是講求相讓而非相爭的,所以不會捲入衛國父子爭位的政爭中。因此拜辭夫子後來跟冉有說:夫子不會這麼作的。
    同樣一個君位卻有衛國父子相殘、醜惡相爭的劇情,亦有伯夷、叔齊兄弟相讓的對照,實非歷史之偶然,然真理至性之入人心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