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蒸汽機與核能



  歷史學家都把蒸汽機作為推動工業革命的原動力來論述,其實精確一點說,應該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工業革命;蒸汽機早在西元一世紀希臘數學家希羅就已將其運用在一種叫做“汽轉球”的玩具供當時的人玩賞;可是其真正用於工業生產是拖到西元十七世紀才開始,也就是說它晚了近一千六百餘年之久,什麼原因呢?是它所要產生動力的鍋爐一直無法得到安全的保証,如果沒有足夠的汽壓就沒有足夠的動力能推動像火車、輪船、發電機之類的重機械,因此也不能真正的服務人類。
  工業革命是從英國開始的,由一個叫瓦特的人將其改良而廣泛應用;但是它原本的發明在南歐的希臘,諷刺的是後來整個歐洲掀起的工業革命竟又獨缺希臘;因為希臘人最早接觸這玩意兒,他們早已習慣把它當玩具看,所以傳統上被他們視為野蠻人的英國人廣泛應用時,他們還當那是一則笑話呢。
  法國人也曾想好好的利用它,但不幸的是在製造鍋爐的階段就因數次的爆炸而作罷,後來的工業革命也難在法國生根,因為法國人不願到有鍋爐的工廠上班,一直到二戰結束,法國人受到德國人及英國人的影響才開始廣泛使用蒸汽機;法國人算是一個懂得反省的民族,因為現在世界各國核能發電的比例都不及法國。
  世界上第一次被廣泛報導的核災是1979年美國三哩島事件及1986年車諾比事件,然後是2011年日本311福島事件,前後歷經33個年頭,但核電廠的數量竟在這段期間增加了百倍有餘,這說明了人類在增進幸福上是勇往直前的,而不是一味的退縮;台灣人不會像希臘人一樣把科技不當回事,也不會像法國人被聳動的言論搞得敬而遠之,以致落後近數十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