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 星期日

三禽


 
  蒙古族喜歡養三種禽類,一種是翱翔空中可替獵人抓獵物的鷹,一種是常伴主人打發時間逗趣的鸚鵡,還有一種就是冬季裡作為儲糧的雞。
  春天一到,山裡的獵戶都下山到市集裡,把一整個冬天獵捕到的動物皮毛及晒乾的肉拿到市集裡販賣,順便換些生活用品回來;雖是一趟交易之旅,但還是得帶著鷹及鸚鵡,一來鸚鵡可解悶兒,鷹則是他向同行炫耀的話柄子,缺一不可;你如果問雞呢?那也帶著,不過都裝在獵戶的肚子裡,因為一個冬天下來,雞早吃完了;雞都是春天裡養冬天裡吃。
  蒙古人馴鷹叫熬鷹,就是把鷹的個性給磨練到馴服為止,人要不眠不休的陪著鷹,跟牠熬幾天幾夜,所以意志力要比鷹更堅強,才能馴服鷹;有一種說法是越難馴服的鷹越是獵戶爾後的好幫手。
  鸚鵡是獵戶逗樂的工具,學舌則是鸚鵡最討好人的特長;所以越是能揣摩主人心意的鸚鵡,越是討人喜歡。
  雞是食物,也能下蛋,所以雞自己貢獻給主人不算,還能再製造食物;所以蒙古人開春養雞,下一整個夏天及秋天的蛋給主子,臨到冬天再作最後獻身;因此雞一定是要能下蛋的母雞,不能是公雞;可是雞小時候雌雄難辨,在辨識技術不發達的年代裡,養一窩雞如果雌雄各半還算好,陰盛陽衰是交好運,陽盛陰衰可是倒楣的事兒。
  鷹馴服了幫主人抓獵物,可是也要得到主人的獎賞才肯忠心不二,否則一放飛就回不來了。鸚鵡每天說奉承主人的話才有好東西吃,牠就沒有與主人鬧脾氣的本事,在大草原上,牠是沒法活的;可是牠靠一張嘴能把死人說成活人,所以有時候甚至人鳥異位,牠倒成了主人。雞死活都靠人養,只能努力下蛋,能活多長都靠下蛋的績效而定,但遲早是要移居主人五臟廟的,說起來命運最乖舛。
  不光禽類有此三種,人亦如此,有不同命運也有不同個性;如果你把自個兒看成是僕,執政的是主子,那你是鷹是鸚鵡還是雞呢?如果你當自個兒是主,政府是你的僕人,那你要鷹要鸚鵡還是要雞來服務你呢?答案是當你是僕人時,你有可能一時是鷹一時是鸚鵡,更多時候是一隻雞;當你是主人時,你一會兒需要的是鷹,一會兒需要的是鸚鵡,還有時你需要的是雞。譬如說當國家社會在低迷不振時,你要政府變成鷹,能翱翔天際指出正確的方向;當我們是投票部隊時,政客用各種巧言佞色討好你騙你手中的票;當你需要幫助時,政府成了雞,還是一隻不會下蛋的瘦公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