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忠謀



     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前的晉國是有六個大家族的,分別是韓氏、趙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其中以智氏的勢力最為強大。但他們不真的姓智﹝封地名﹞,而是姓荀;中行氏也不姓中行﹝封地名﹞,而是姓士;其他都照原來封地的地名為姓。
    趙氏家族本來也很強大,但經過晉靈公與屠岸賈合謀害趙後,家道就不比以前了。到了趙鞅時,晉定公分派他守晉陽城,鞅就要離家﹝在絳城﹞去赴任,把絳城老家的事都委由一個叫董安于的打發。但這時絳城﹝晉都﹞發生了一件大事,竟然反目已久的范氏與中行氏兩家重修舊好,這就威脅到了其他四大家族,董安于首先感到范氏與中行氏的聯合將首先找主人﹝趙鞅﹞不在家的趙氏下手,所以十萬火急的趕到晉陽,去報告趙鞅,請他預作準備。趙鞅說:晉訂有法令,誰先起來挑釁而釀禍者,先受死罪,現在還在懷疑階段,必要等他們都動手了才可反擊。董安于說:等人家打上門來再反擊,也未免過於被動,不如由我來承擔這個罪名吧!
  趙鞅還是不肯答應,但董安于卻暗地裡準備甲兵,以備後患。可是事機不密,正好被死對頭荀寅及士吉射發覺,他們就四處嚷嚷說:趙家大管家董安于私備兵甲,是要謀害我們嗎?就兩家合兵來攻趙氏,所幸董安于事前有所準備,兵荒馬亂中,殺出一條血路,將趙鞅送至晉陽。
    智瑤就跟另兩家的大家長韓不信及魏多曼說:趙氏是六家之長,而范氏及中行氏竟在沒有主公命令的情況下,將他驅逐,這一下晉的國政大權將歸於他們了。韓不信就狐疑的問說:不是有法令規定說誰掀起戰端的就大家一起把他驅逐出晉嗎?因此三個大家長就跑去見定公,並組織三家聯軍討伐范氏及中行氏,可是遇到他們的頑強抵抗,聯軍甚至有些敗退。士吉射甚至想劫持晉定公,還好韓不信號召百姓,一起保衛定公,才殺退范氏及中行氏。韓不信向定公稟報:范氏及中行氏是此次戰端禍首,已被驅逐,現在應該迎回趙鞅來主持政務。
   等趙鞅回到絳都,智瑤便向鞅舉薦梁嬰父,替代原來范氏及中行氏所遺的卿相位。但董安于反對,其理由是:晉國就是壞在政出多門,所以禍亂不止,如果現在再立一家族,那不是再製造一個禍害嗎?於是趙鞅就拒絕了梁嬰父。但話很快就傳到梁嬰父耳裡,知道是董安于從中作的梗,就去見智瑤說:韓、魏兩家現在都靠到趙氏一邊去了,智氏的勢力將因此孤立,趙氏所依恃的謀臣就是董安于,何不將他除去?智瑤問:用什麼辦法除去他呢?嬰父說:就是他私下準備兵甲才激化此次事變的,要說肇端者就是他呀!因此智瑤就用嬰父所說的話責問趙鞅,趙鞅答不上話來,只說回去了解後再交待清楚。董安于面對趙鞅的質問說:我自始就以死作為自己的下場打算,所以沒什麼遺憾的,而我死竟能救趙氏一族,也算死得其所了。說完退下後就自縊了。趙鞅將其屍陳於市,並派人去向智瑤報告說:董安于已伏罪了。但私下對安于有愧,將他與家族的其他祖先並列祭拜之。
    董安于為其主設想,並承擔其他家族對他的責難,以死殉職,可謂謀事以忠。今日之人都為個人打算,沒有一貫的思想也沒有要效忠的對象,凡事只有己利。所以當政治人物談理想時,不知情者隨其聲調激昂而感動,知情者卻寒慄不已。有一立委柯建銘者,將企業未分配盈餘課徵15%所得稅案擱置,事後,卻辯稱自己是為中小企業代言;又名黃淑英者,將環保署所提塑化劑列名一級毒物管制案阻擾,事後卻辯稱沒有直接科學証據可証明其所造成的危害。此二者便是今日令人不寒而慄的可恥政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