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 星期四

認知



    中國歷史上外族善治者,有鮮卑的拓跋珪及氐族的苻堅,兩人皆是東晉武帝年間的北方部落領袖,建立了自己民族的國家。其中苻堅還有一漢人良相王猛的的輔佐,實可統一全國,成就一代盛世,但卻在王猛死後,一反常態,剛愎自用,堅持南伐東晉,結果淝水一役,被打得落花流水,回國後,其他鮮卑族、羌族、丁零、烏丸等趁機反叛,被圍在長安城裡,斷糧無炊,突圍逃出,又被羌族的姚萇逮住,將他絞死。下場可謂淒慘。
  苻堅為什麼在王猛死後,不顧其遺言交代,也聽不進其弟苻融的勸諫,在眾臣反對的情況下伐晉?先看王猛是如何說的,“晉雖侷促偏僻,但畢竟是正朔相承,應勤修鄰國之禮,不應肆意圖襲。但鮮卑、羌酋是國家仇敵,終必為大患,應逐漸根除,以利社稷。”王猛顯然已將秦未來的發展方向作了清楚的規劃,就是先統一北方,再與晉計較。聰明的苻堅為何置若罔聞?因為苻堅自以為北方已是其囊中物,而滅晉後即可完成統一大業。這是認知上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且急功近利。
  伐晉的大軍從長安到淝水濱,綿延數千里,沿途紮寨掠奪,實際到淝北大營的只十餘萬人,且胡漢雜處。最主要的是缺乏伐晉的一個好理由。所以一接戰,只聽到一個東晉降將朱序的吆喝就潰不成軍。
  從苻堅的敗亡經過可檢討今日藍綠選戰的情況。苻堅同意王猛的規劃,但對暫時安定的北方認為是自己囊中物及鄙視東晉的兩種認知,都是錯誤的。小英主席誇下囊括南台灣70%選票的海口及對政策持續閃躲的策略,似乎也是一種認知上的錯誤。畢竟決定這場選舉的關鍵是這些年落難的中產階級,馬英九使盡吃奶力量還是不見支持度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這批落難中產階級無法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改善,所以對馬失望所致。而蔡主席如果仍沉迷於老農對她的溫暖懷抱,而不願提出對落難中產階級的有利政策,屆時也只是馬的得票難看而已,小英依舊徘徊凱道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