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 星期二

口是心非



    封禪是古代帝王登峰祭天的儀式,當然登峰就要登上最高峰,東嶽泰山首屈一指,自然成為帝王封禪的首選了;祭天固然是天子的活動,當然也要找天子自認可向上天祭告的事項時舉辦,譬如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大禹治水成功等這一類大事;除了天子要登上泰山外,隨從的人員及陪祀的官員,甚至各友邦領袖都要來參與盛會,聽他把自己的功勞吹噓一番才罷。因此封禪就成了帝王們找機會炫耀自己的一項活動,勞師動眾不說,花費更是驚人,沿途負責接待的陣仗也不能馬虎,一場封禪典禮要花好幾個月才能辦完,事先更是花數年時間準備。
    但歷史上能拒絕如此勞民傷財活動的仁君屈指可數,可見虛榮是如何誘惑人了;歷史上光復漢室的光武帝劉秀及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可說是為世人所稱頌的兩位帝王,他們在位期間,都拒絕過屬下向他們建議行封禪之禮,還下詔說明理由;劉秀說:我即位三十年,老百姓仍滿肚子怨氣,騙誰呢?還要去騙老天爺嗎!別玷污了過去行封禪的七十二位聖君了!若有人再膽敢來說這事兒,我就剃了他的頭讓他回家種田去。太宗對臣下說:你們老把封禪當作帝王一輩子最盛大的事,我可不以為然,如果天下太平,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不封禪又有什麼遺憾呢?秦始皇封禪,漢文帝不封禪,後世難道認為文帝的賢能比不始皇帝嗎?況且就不過是祭天罷了,何必就一定要登上泰山蓋上幾尺土呢?難道那才算誠敬嗎?
    這兩位帝王說完這話不久,就回心轉意,都登臨泰山完成了他們本不屑的封禪。歷史上給他們找理由,說劉秀是看了一本《河圖會昌符》的書,上面有一句話“赤劉之九,會命岱宗”意思是漢高祖的第九世孫會登上泰山去向天祭告,所以劉秀才轉念要行封禪之禮;其實武帝也行過封禪之禮,可書上卻沒有記載,且劉秀到底是不是高祖的九世孫也令人起疑,所以歷史上替他找的理由都很牽強;主要還是虛容作祟吧!
    太宗說完那幾句冠冕堂皇的話,就轉念了;可是魏徵以為不可,寫一篇“六難”的奏章叫太宗不要崇虛名受實害,太宗還是堅持己見,後來是河南河北氾大水,才打消此意。後又叫房喬去準備封禪的儀式,終於還是如其所願。
    現今的領導人每到自己任期臨結束時,就想作點能使自己歷史留名的事,其實這種心理就跟行封禪一樣,是一種虛榮心作祟;如果我們回頭再去看看劉秀或者李世民當初拒絕封禪的那些話,說得如此感動人,但後來他們都反悔了,竟是如此口是心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