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昏君任佞臣



    東周國的國君周文君自己就是一個奢侈淫穢的人,對於當時受到民眾歡迎的相國工師籍,總覺芒刺在背,甚至恐怕哪天工師籍將取而代之;於是與呂倉合起來整肅工師籍,等工師籍下了台,文君自然把相國一職交給呂倉;呂倉這個人喜歡用人刺探其政敵的隱私,加以運用後,滿足自己的私欲,行徑為大臣們所不恥。所以相國沒幹多久,就樹敵一片,每天上書彈劾呂倉的奏報及官員,多不勝數,惹得周文君大怒,想罷黜呂倉。
    可是有一位幫呂倉講話的官員對周文君說:國家頒布一項命令,總有贊成及反對的兩派人,這是極正常的!但臣子卻只能分忠奸,忠臣把誹謗都攬在自己身上,把贊美留給國君;奸臣卻把罪過都推給國君,自己享受贊美。譬如說宋子罕為了承擔宋君營造樓台的惡名,自動辭去相國一職,改任司空,讓百姓誤以為營造樓台是他的主意,宋君為民疏怨而罷免他的相職。又如管仲為了挽救齊桓公奢靡的惡名,自己在家裡修築三歸台,使自己吸引民眾的注意,以掩飾桓公的過錯。子罕及管仲都是能替國君承擔過錯及惡名的忠臣;但也有許多名望極高的臣子最後卻弒君,例如趙盾及崔抒;所以臣子的名望過高不是件好事。
    周文君一聽,想到工師籍在位時,舉國歡騰,而將其罷黜後,卻紛擾不斷;這豈不是工師籍的名望勝過了自己嗎?使民眾都抱怨自己罷黜了他;然而呂倉上台後,朝野都把箭頭指向他,那豈不是遮掩了自己的過錯,而承擔了眾人的指責嗎?於是下令不得再議論相國之事。
    像周文君這樣不思振作的國君,想的是如何減少人民對他的抱怨;但又不願意讓臣下搶走他的光環,所以只好任用一個與他臭味相投的人,讓他遮掩民眾的指責,使過不及己。這種掩耳盜鈴的心態其實不光出現在戰國時代,如今的政壇也有類似情形;像陳水扁執政期間,五度更換行政院長,有的任期僅只一年,使人民覺得民進黨執政不佳的原因是朝小野大,而他一再更換行政院長是勵精圖治,沒想到這些行政院長根本是他掩飾執政不力的藉口;為了安撫黨內派系,也為了不讓某個行政院長的光芒畢露,而減少了他個人的魅力,所以不時要站到媒體前來重砲轟擊對手或者秀一秀自己的威望,這不就是與周文君一樣的心態嗎?馬英九執政後也有官員是搶在媒體前曝光的,總以為這是幫馬,結果卻是害馬,這些官員不也是呂倉之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