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巴克球的未來展望



    1985年克洛圖與史莫利、柯爾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巴克球的論文後,立刻就在科學界掀起了一陣旋風。巴克球是目前地球上被發現碳的第三種結構體,外形就像足球一樣,由20個六角形與12個五角形所構成的一個中空球體;前兩種碳結構體分別是石墨與鑽石。而巴克球的基本結構是由六十個碳原子所組成,具有高度的穩定性與導電性。由於巴克明斯特‧富勒在蒙特婁世界博覽會中設計的圓頂建築物而激發了克洛圖的靈感,因此將其命名為巴克球;也因此使三人在1996年獲得諾貝爾獎。
    一個分子結構體的發現竟能使他們獲得諾貝爾獎,主要是這項發現將大大影響以後人類的生活,已知的用途涵蓋了醫藥、能源、超導、核能等用途,而實際使用仍在繼續擴大中。在醫藥上用作“超小型膠囊”可把藥物直接送到患部並侵入病毒、細菌、癌細胞內進行破壞基因蛋白的機制。可穿透阿茲海默症及漸凍人的腦部細胞所構築的“血腦屏障”,而使藥物發揮功能。
    在能源上更可能是下一世代的替代能源,由於巴克球的中空內部可容納2000個氫原子,而外部又有高度的穩定性,所以成為最安全及有效率的氫儲存體,因而也可使方便清潔的燃料電池發揮功能。
    用作核能發電的鈾可置入巴克球內,未反應的部分以鉛封入,可防止輻射外洩。因此核能不再是人見人畏的一種發電方式了。
    巴克球不只能儲存發電燃料,還可成為最有效率的蓄電池,把過剩的能源分解水以儲存氫,甚至經過一世紀也不會耗損。
    以上便是巴克球將引領人類進入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