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現在社會的新“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被認為是與現代社會脫節,而且阻礙社會發展的惡例;其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源於印度教,自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今已有三千五百年的歷史,如今全世界仍有近十億信徒,是僅次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主要宗教;令人吃驚的是如此被鄙夷的文化傳統,竟仍流行於世。
    另一種說法是:自西元前二十世紀由中亞高加索地區入侵的白種雅利安人所創立,用來壓迫當地達羅毗荼人的一種制度;後來經過馬木留克及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的征服者統治,及近代英國的殖民統治,甚至甘地的獨立運動,推行強調人權思想的民主制度;但至今印度依舊無法擺脫種姓制度的束縛,其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種姓是以“潔與不潔”概念為基礎所構成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又在現實生活中與“權力”結合,形成了一種牢不可破的思維模式。何謂“潔與不潔”?指的是人生活中帶有危險性而需要隔離的事物,如女子的經血、生產、死亡、排洩物等。這些被傳統認知為可能導致疾病、傳染、哀傷特性的“不潔”事物,於理應予隔絕,但事實上又無法避免;所以就以與之關聯程度的高低為標準來劃分人的階級,譬如有專門為死者或產婦洗滌衣物或埋葬等的工作者,他們就是與“不潔”接觸的人,而程度上比喪家親屬與死者的接觸關係更緊密,所以更為“不潔”;而同樣是親屬,也可以與死者的密切程度區別不潔程度;而婆羅門是所有階級的核心,必須保持高度的潔淨,以維持其神聖的地位,其他如剎帝利、吠舍、首陀羅、賤民都是為維護婆羅門的潔淨而存在的階級。
    為了使這些次於婆羅門的階級都能安於現狀而且甘於被奴役,因此創造了“輪迴”說,意思是只要你能安於現實世界的階級而且努力盡其階級的義務,等到來世投胎時,就能上升你的階級,而逐步成為婆羅門。所以在婆羅門教或佛教的教義中都有“輪迴”說,用以安撫當世人被不當區別的階級意識所造成的反撲。印度歷經雅利安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甚至以後的大不列顛人持續且長久的統治,難道都是這些入侵的外來民族異常強大而難於抵抗嗎?可能原因並非如此;而是自己民族固有的意識形態所造成的結果;我們可從這些外來民族長久統治下的印度仍保留種姓制度這一點來驗証。
    當我們都拿印度的種姓制度作為一個民族受到固有傳統思想的束縛而沉淪的例證時,我們也該檢討自己民族中是否也有類似“種姓制度”這樣的思想殘留,例如民主制度就是要打破以往的階級意識,使每一個人都能在社會上立於平等的地位,享有平等的權力,盡一樣的義務;但事實上我們的政治體制是偏袒資產階級的;譬如為了經濟發展,政府要拿出不公平的稅負制度來吸引資本家的投資;以選票決定政權的歸屬,卻使金錢易於介入;社會輿論又常成為財富支配的工具。最可笑的是講求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當經濟發展時,所產生的階級迫害事件竟遠超過資本主義國家。是的,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打破以往階級對立的同時正製造新的階級對立,而且還有比“輪迴”更能痲痺人們心智的樂透、毒品及政客的謊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