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改革才是維護制度的硬道理



  近代史教授一進教室就在黑板右邊寫下: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等十人的姓名,然後問在坐的學生:誰認識這十個人?沒有一個學生答的出來。
  於是教授又在黑板的左邊寫下: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士凱等十人姓名,這下子大部分的學生都認得;教授進一步問道:說說看這兩份名單有什麼區別?同學們仍是滿頭霧水。
  教授說:右邊的那份名單全是清朝的狀元,左邊的那份名單卻都是落榜的秀才;若論當時的成就,左邊這些人是無論如何也比不上右邊這些天之驕子的;可是鏡頭拉遠了看,在歷史上真正留名的是左邊這些人,儘管有些是臭名。
  教授的這個比喻是想讓學生了解這個世上沒有一次考試就決定人一生榮辱的事,人的成就是靠個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但也不是以名利來決定一個人成就的高低,總之人是要盡己之力而不要被一時的挫折所擊潰。學生聽了以後在下課時問教授:那麼教授是不是不要再以考試的分數來決定誰該當掉了呢?教授也幽學生一默說道:當然,我會以多次學堂上的試煉來決定誰該繼續留在歷史中。
  教授講的是當年那個科舉制度,不過科舉制的實施有很大成分是為了客觀公平的取才,在當時也算是公平正義的一種制度;但行之久年卻成了箝制思想發展的一種惡制度,實在是始料未及的;所以制度本身有利弊兩面,錯的是一昧固守而不知因善利導才使政策偏離了福國利民的目標。  像如今大家仰賴健保所給予的保障卻對各式保費的收取多所批評;因此如何收取保費填補財務的缺口要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但對健保所能提供的優良醫療品質卻不該忽視,可見任何環節都有檢討改進的空間,惟有與時俱進的改革機制始能確保制度的正向發展避免淪為阻礙社會發展的絆腳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