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偏安


  劉禹錫《烏衣巷》詩句中“舊時王謝庭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王謝指的就是東晉時王導及謝安兩大家族,這兩大家族都是西晉甚至更早在曹魏時期就在北方朝堂裡享有名望的家族;東晉南遷後舉家南渡,更在東晉一朝中分居要職,王導甚至以“綏撫新舊”的政策輔佐皇室,奠定長治久安的基礎;謝安則率家族成員成功抵擋北方政權的威脅,在淝水一戰擊退來犯的大軍。
  其實王導輔佐的晉元帝司馬睿在西晉諸王中勢力最弱,且才智平庸,能夠順利取得帝位端賴王導的鼎力相助。最重要的政策就是“綏撫新舊”,當時在南方已有一批士族,他們都擔心北方來的士族侵佔了他們的利益,所以都採取抵制的態度,王導適時提出“謙以納士;儉以持日;為政清靜;安撫南北。”的政策,才算使政局穩定下來。但因為王氏在朝中佔據了重要的職位,也威脅到皇室,所以使元帝有所疑懼,王導就儘量削減自己家族子弟的權勢,但仍釀起族弟王敦的不滿,因而導致了歷史上著名的“王敦之亂”,王導都能以“維繫倫紀,義固君臣”的態度處置,使不致造成篡權的悲劇。
  謝安家族也早在曹魏時期就已顯貴,家中父兄也都位居廟堂,但謝安卻不願為官,一直到自己兄弟都在豫州刺史任上一去世一遭罷,始肯出山保家族地位,而且快速升遷至宰相的職位。他任內的淝水之戰幾乎都是由他謝氏一族領兵打贏的,其弟謝石為征討大將軍,其姪謝玄為前鋒都督,其子謝琰為輔國將軍。謝安對東晉皇室效忠,其在桓溫廢黜晉廢帝後,始終與王坦之等人制衡其篡謀。謝安在功成名就之際激流勇退,不戀權位,也就是避免皇室對他感到威脅,以致成為後世為官的典範。
  王、謝兩家算是撐起東晉這一片天的要角,也使得士族門第觀念在中國歷史上影響了一千餘年之久;但東晉這個王朝也是歷史上較不長進的一個王朝,如果當年能讓苻堅率軍渡江兼併完成統一,可能對後世的發展會更成功。然而王謝在那個縮小了的時段看來似乎還有為有守,但從大角度看是幫了歷史的大倒忙;所以我們不可否認的要更宏觀的看待歷史,而不要拘泥於一時的功過。
  今天的台灣就是有當年王謝的陰影,偏安一隅,灰心喪志,內部不斷為小名小利爭逐不已,譬如這次的APEC會議,我方仍無法由總統與會,顯然是中國的阻撓,而我方卻還要為對方緩頰說是時機未成熟,這就是偏安心態使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