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未完成的改革


  孟子曾說: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孟子所說的巨室指的就是影響中國政治文化至今猶未息的士族文化。幾乎近半在政治上的改革都與士族文化有關,例如科舉;三國分裂的背後原因;甚至魏晉的政治恩怨、隋唐的興迭都與士族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隋文帝是歷史上第一個開創科舉制的皇帝,他看不慣自漢以來九品中正的選才法,所以創建科舉制;但這種選才法隨著隋朝的沒落而漸息,唐初士族門第的觀念更甚以往,連唐太宗都要為自己的李姓找隴西李氏掛靠,後來他更重修《氏族志》把天下各大姓氏族重新排名,自己李氏列為第一,皇后長孫氏列為第二;所以基本上不但沒有消滅氏族門第,甚至向其屈服了。
  武則天認為一個科舉制中的進士科還不足以消滅氏族,就再設一明經科,增強科舉制的力量;哪曉得這兩科竟在唐朝末年釀起了“牛李黨爭”,使得唐朝走入歷史。唐文宗有一次想為自己女兒找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嫁掉,還感慨說:一般民間婚姻找對象,不講求官位高低,專講門第;如今我家已坐了兩百餘年的天下,竟還不如清河崔氏及范陽盧氏!
  唐末的黃巢之亂也許就是來自民間反對氏族文化的一場激烈鬥爭,接踵而至的朱溫之亂也相當程度的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反氏族壟斷的氛圍;聽說黃巢之亂中殺了八百萬人,其中大部分是氏族,朱溫更一口氣將三十餘清河崔氏、河東裴氏、蘭陵蕭氏、京兆韋杜的當朝公卿都丟入黃河裡,還戲謔說:他們不是自稱清流嗎?丟進黃河裡看是否能把濁流變清一些。
  不過別以為就此消滅了氏族,他們又隱身成為地主紳士階級繼續主宰這個社會;大家都嫌惡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大革命,毛真正的想法是消滅這些趾高氣昂的氏族,或者說消滅社會上這種莫名崇拜氏族的風氣,然而都功虧一匱,後來的太子幫及新富階級他們拉幫結派,就是想壟斷整個社會進步所產生的利益。在台灣他們叫作黨派,彼此表面以人民利益掛在嘴上相互競爭,甚至還要在鏡頭前表演拳打腳踢的戲碼,讓人民誤以為他們是為己而戰,但這齣把戲在今年九月初的關說風暴下曝了光,隨即他們就以非法監聽猛打揭穿他們的人,無知的百姓還為他們叫屈,這不又是一場未完成的改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