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日 星期四

反覆帶來的厄運



  趙匡胤的死及其弟趙光義繼承帝位兩件事,在歷史上被許多人穿鑿附會為暗指兩人為繼承而起爭執,因此造成了趙匡胤的死亡。宋在開國之初,趙匡胤的母親就擔心宋會步柴榮的後塵,由年幼的少主繼承,以致帝位被權臣所篡,所以力勸趙匡胤把帝位傳給二弟光義,再傳三弟光美,最後才傳回至匡胤子德昭。這個安排,曾由趙普寫成詔書,藏在金匱中,所以即便後來趙匡胤後悔了,也無法更改。但畢竟時間會改變一切,德昭在他父親立下此詔時,僅十一歲,確實是一位幼主。但當匡胤死時,德昭已二十二歲了,所以已不是其祖母眼中的幼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匡胤沒有理由不把皇位傳給他。趙光義看得很清楚,時間對自己不利,只有驟下殺手。按趙光義後來也沒有把帝位傳給三弟光美,甚至逼死了德昭來看,趙光義當初是有可能弒兄奪位的。
  這是在封建時期又一件因繼承而發生的宮廷血案。錯在哪呢?錯在趙匡胤的母親指明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嗎?杜太后為免步柴榮後塵的顧慮也無可厚非。那難道是金匱遺詔所訂下的繼承順位使事態無法扭轉所造成的悲劇嗎?依據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政治手腕,也不應釀此殺身之禍。唯一的錯就在趙匡胤的反覆,兄終弟及的繼承原則及金匱遺詔都是自己同意的,拖了十二年,都沒有要改的意思,忽然臨時變了卦,想把皇位傳給德昭,這便是引來殺機的主因。
  所以政治上的突變是會引發海嘯般震撼的,宋楚瑜此番大舉介入明年初的總統及立委選舉,便屬政治上的突變,將對台灣政局帶來震撼。但所有歷史上的突變都不利想變的那一方,若沒有像湯武一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不也是洪秀全一樣的下場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