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



    孔子在魯國任大司寇期間,掌管刑獄,遇到一件父子互相控訴的案子,孔子就把父子都關進監獄裡,既不審理也不判決;直等到那位父親請求不要審理了,孔子才釋放兩人。
    這一件事讓當時掌理國政的季桓子很不以為然,他批評孔子說:我還以為這位孔子聖人有什麼獨到的辦法呢?他不是曾跟大家說過,治理好國家要靠孝道,如今作兒子竟控告老子,這能算孝嗎?像這樣不盡孝的兒子,殺了不就能大快人心,也能教化老百姓嗎?捨此不為,竟隨隨便便地放了他們,還說什麼治理國家,簡直迂腐極了!
    孔子聽說了以後,嘆了一口氣說:執政者喪失治民之道,才會以殺戮的辦法恐嚇老百姓;教化人民講求孝道,卻以判決訴訟的手段,是未教先殺,本末倒置。就像率三軍打了敗仗,卻要以殺軍士作為懲戒,根本於事無補,還更要重創士氣;執政者要教化人民,而不能一直罪責人民呀!
    《尚書》裡有這麼一句話:“義刑義殺,勿庸以即汝心。”意思是說處罰得當,就不用擔心老百姓會反抗。所謂處罰得當,就是先教育再施刑罰;任何事都要以道德的觀點作充分的陳述,並接受人民的質疑,必要使其心悅誠服;對於他們有利害損失的,要儘量彌補幫助,讓他們也能朝公眾利益為先的方向前進;避免他們繼續與公眾利益違抗,最後才以法令的權威去懾服他們。刑罰一定是善盡一切勸服後的最終手段,所以按刑罰處置,是謹慎從事後的結果,也就無所謂愧於心了。
    今天司法對於陳水扁的裁罰,難道是未善盡一切救濟程序嗎?陳水扁並不是單一貪瀆案件被司法起訴,相關案件多達四起,其貪污所得也隱匿並藏匿海外,在總統任內甚至指使司法人員為其遮掩,滅証;種種行跡令人髮指,所以現在仍有人高喊特赦,蔑視其對司法的傷害,便是對教化最負面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