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土崩與瓦解


 
    漢武帝時,徐樂上書給武帝說:臣以為天下之患,在土崩,不在瓦解,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道理。什麼是土崩呢?像秦朝後期,一個沒有任何武力為後盾的陳涉,也不是什麼名人望族之後,更沒有像孔子墨子的賢德,也沒有陶朱公或猗頓那樣的財富;只不過是一個從窮鄉僻壤中奮力一呼的小子,就有千千萬萬的人從四面八方來響應他;因為當時作為執政者的人不體恤民情,人民的痛苦不能上達,民間秩序混亂而政治上無所作為的三個因素提供了陳涉興起的助力;這也就是所謂的土崩。
    什麼是瓦解呢?像景帝時的七國之亂,當時這些分封的諸侯都擁有雄厚的武力,也擁有傲人的財富,足以號召其轄下的士民向朝廷挑戰,但卻無法對朝廷有所撼動,最後還被俘虜至京師;原因不是他們所擁有的力量不如陳涉,而是自先帝起嘉惠人民的德澤仍在,能夠安撫民眾不隨之起舞,所以那些為亂的諸侯得不到人民進一步的支持,因而功敗垂成,這就是所謂的瓦解。
    人民的力量是最後決定政權誰屬的關鍵所在;而人民有不安才會造成易動,易動也就容易引發土崩效應了,所以政府要消弭人民不安的情緒,在此基礎上才能建立偉大的國家。
    近來政府為在野黨所炒作的美牛、文林苑、一國兩區、特赦陳水扁、物價上漲等問題所困擾,馬不停蹄的對各項議題提出解釋及改善之道,從媒體的大肆渲染,似乎還看不出“民怨”有下降之勢,到底這些所謂的“民怨”會造成“土崩”或“瓦解”呢?從上述徐樂所舉的例子就可窺知一二,由人民的長期不安所造成的易動,是會引發“土崩”的;而由特定政治團體所煽動的情緒,就只是“瓦解”而已。政府要能堅持以人民利益為先的改革,卻不要被一時的紛擾影響前進的信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