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菽粟如水火



    孟子說:使人民作好耕種的事,減輕其稅負,人民就可因而富足;若再使其按季節生產的作物飲食,生活上的各項費用都依禮節用,人民的財物就會用之不竭。有了富裕的生活條件,自然就會激發其內在的仁性來;譬如水火對一般百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但在黃昏日暮時有人來敲門請求水火,是沒有人吝惜不給的,因為水火很充足。聖人治理天下就是要使百姓的糧食與水火一樣充足,那樣子百姓就會大方施捨給臨時有需要的人,仁性就這樣發揮出來了。
    儒家“先富後教”或“有恆產者有恆心”的論述都是最好的“安民”政策,至今也都是政府優先考量的政策內容;但最近的油電價格上漲或資本利得稅的提出,甚至健保費率將實施補充保費等,似乎使百姓在所得未增加之際,更形加重了生活負擔,以致怨聲載道;但我們如果細究這些政策的內容便不難發現,有些政策短期內雖對物價及人民負擔形成壓力,但長期而言是有助改善社會不公現象的,有的甚至關係到民眾的福利是否能繼續維持,所以對勇於面對一時調整期痛苦的政府,人民要用理智來分辨,並給予鼓勵才是。
    油電是我們生活所必需,政府也長期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以充裕民生;但因為我們也是以貿易出口為主要經濟收入的國家,所以企業也得到低價油電的好處,豐富了我們的就業機會;但近年來,企業的規模迅速膨脹,甚至有的擴張成跨國企業,企業雖得到迅速的發展,但就業機會卻沒有因而增加,甚至薪資不增反減,所以政府為了維持良好投資環境以利企業發展,進而增加就業及提升人民所得的用心,未能得到企業善意回應;適值國際能源價格上漲之際,政府對工商業用電及民生用電就應作差別調整以因應,這樣才是真正維護社會公義的良策。油品價格無法作差別性調整,因此以補助大眾運輸的方式,希望減輕其負擔。
    其實台灣在石油、天然氣或燃煤進口依存率是95%以上,相對欠缺資源,所以能源價格就只能隨國際行情浮動,斷無政府以全民納稅來吸收之理,也不符公平原則;但政府還是可以補貼及差別調整的方式來作平衡。油電的生產及使用效率也應該是政府所重視的問題,譬如政府鼓勵輕油裂解業所給予的優惠是否仍合宜?以內銷貼補外銷,污染留國內,利潤享股東的獲利模式是否該調整?日本斷然取消核電,我們是否要非理性的跟進?這不就是“食之以時,用之以禮”的新經濟思維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