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2日 星期六

政爭非義戰



    蔡哀侯與息侯同娶陳國一對姊妹花,息侯與妻息媯恩愛有加,而蔡哀侯卻吃著碗裡看著碗外,對息媯也有意思,於是想方設法地想把息媯弄到手;趁息媯回陳國娘家路經蔡國的機會非禮了她,息媯回到息國後向息侯哭訴,氣得息侯與楚文王合謀滅蔡,果然楚滅蔡後還俘虜了蔡哀侯,哀侯這才搞清楚是息侯搞的鬼,為報此仇,他就在楚文王面前大贊息媯的美貌,想讓楚文王出兵滅息搶得美人歸,果然文王輕而易舉的就把息國滅了,將息媯納入後宮,佔為己有。
    蔡侯與息侯為了一個女人都喪送了自己的國家,而讓楚文王坐收漁利;這也是孟子說“春秋無義戰”最佳的例証,蔡侯與息侯所想要的一場戰爭都只是報一己之私仇罷了,但卻喪失了自己的國家,除了代價過高之外,也缺乏正當性;什麼才是戰爭的正當性呢?儒家的孔子曾說過“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意思是只有天子才有制禮作樂與征戰殺伐的權力,諸侯是不能作這些事的,逾越了就不符合“義”的標準,所以孟子才會說“春秋無義戰”。
    這個道理在現代政治中也有非比尋常的啟示;譬如說現代實施民主政治的國家中政黨林立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政黨的目的自然是以取得執政為人民服務,所以人民是政黨的主宰,政黨間的競爭也是以如何更有利於人民者為主;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政黨間經常是壁壘分明黨同伐異,甚至堅壁清野作無謂的鬥爭;例如最近提出的倒閣案,名義上是對政府振興經濟的作為不滿,但卻又無法提出更有利的方案說服人民,但卻選擇對社會衝擊最大的倒閣方式因應,這就是不計後果的莽撞行為,與蔡侯及息侯相互報復的心態實無二致,後果就是所有的人民都跟著陪葬;但倒閣不成還不知反省,更揚言明年520發動罷免總統,這種玉石俱焚的心理豈是為人民幸福著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