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說:一個人的先天本質純潔良善,但若沒有後天的教養,就無法受禮義的薰陶,表現於外的言行就顯得粗鄙不文雅;相反的,一個人的後天受到良好的教養,但因為缺乏純真的本性,所以言行就顯得做作虛偽不自在。因此要有先天純真的本質也要經後天良好的教養才能培育出君子來。
    質的本義是先天本質;文是指後天教養。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個人的本質是有善惡之分的,到了孟子與荀子時才有性善與性惡的說法,但都着重後天的教育,這是儒家對人性的基本認識。
    最近十二年國教的話題沸騰,許多家長對延長國教後,學生的品質是否相應提升,感到憂慮。台灣曾經把國教從六年延長至九年,還把高等教育的門檻放低,讓就學的機會增多,但品質確實大不如前。從量上來說,雖多了在學校的學習,卻也短少了在社會上的學習,是無法達到相輔相成效果的;從質上來說,在學校中的學習沒能在生活中加以檢驗,就無法落實到學習者的知識建構中去,是不符教育原則的。但專業的教育碰到了民粹的政治就不得不低頭,好像把青春鎖在校園裡,就不會遭到社會的污染似的,原來大人沒法管好他們的社會,小孩只能還呆在他們所設的牢籠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