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公義



    最近在美國紐約的“封鎖華爾街”活動已持續抗議了兩週,被逮捕的人數高達七百餘人,其主旨是抗議企業的貪婪。這項活動是由一批中產階級的人士所發動,仿傚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以網路串聯,所訴求的議題或許不同,但對後世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預估在經濟蕭條的近些年裡,這一類的活動將層出不窮地在各個國家中出現,尤其在貧富不均的社會中,這一類的活動可能更為激烈。民眾所要訴求的是政府大力扶植企業,但企業卻肆無忌憚地遂行其貪婪,而不顧其社會責任;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金融機構所捅下的紕漏,但卻要全民甚至全世界為其埋單,政府還要斥資為其緩頰;說到底,就是政府與企業相互狼狽為奸的結果,而政府事後還一付無辜受害的模樣,實令社會大眾憤憤不平。
    馬英九最近也針對不公的稅制提出增加富人稅的規劃,但卻不願用具社會爭議的“富人稅”名稱,其實是掩耳盜鈴的作法。試想以往為減輕富人稅負時的冠冕堂皇,今日未實行前就顯示的怯懦,這如何使社會大眾認為政府是公義的呢?
    政府以往仰賴企業投資來減少失業,所以給予減稅及其他優惠措施,但企業的目的是賺錢,根本不會感謝政府的善意,也不會顧及所謂的社會責任;而政治人物卻仍以熱臉貼人冷屁股,無非就是想用國家資源去挹注個別企業,然後換取對其私人回報的卑劣想法。所以政府對企業的期待是毫無根據的,只不過是政客搪塞人民其假公濟私的藉口。

2 則留言:

  1. 感覺版主很有道理!!不過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要控制自己的消費慾望!!如果亂花錢還不是讓企業財團賺去!!所以應當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讓公平正義得以伸張!!

    回覆刪除
    回覆
    1. 消費是這個社會賴以維濟的主要力量,不該被污名化。人民對公義只有感受,只有政府知道如何分配資源,但往往從政的政客假公濟私與財團瓜分本該屬於人民的利益,其理由冠冕堂皇;像這次復徵証所稅修修改改,財政部長張盛和都說先求有再求好,意思就是離實際的公平正義太遠了,而在野黨竟與財團一個鼻孔出氣,說政府執意徵收証所稅而犧牲証交稅,不利國庫的收入,簡直就是顛倒是非。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