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臣之道



    齊宣王問孟子有關為臣者應如何事君,孟子反問:大王問的是哪一種臣子呢?宣王說:臣子還有不同嗎?孟子說:是有不同。有與王室同一宗族的卿大夫與異姓卿大夫之別。宣王說:那我先問與王室有宗族關係的卿大夫吧?孟子說:如果君王犯了錯,他們應先主動加以勸阻;如反復勸阻不聽,他們就應改立新主。
    宣王一聽臉即刻變色。孟子接著說:大王不要責怪我如此說,我不敢不據實以告。宣王又問異姓卿大夫應如何面對同樣的問題,孟子說:君王犯了過錯,他們也要出面勸阻;如果反復不聽,便請辭而去。
   孟子以與君王有無血緣關係來區別卿大夫面對屢諫不聽時,應採取的處置措施。也說明與君王有血緣關係的卿大夫除了臣子的身分外,也代表一個統治家族對世人的負責態度。
    而今之政黨政治的結構,其成員便是以共同的政治信念相結合,本質上以人民利益為主,實行公理與正義。今日之政黨成員雖與以往封建體制中宗族成員不同,但其緊密關係不亞於昔,政黨整體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也極其巨大。政黨執政時所犯的錯誤及個人的貪瀆卻缺乏如孟子所期許的一分承擔及作為,實令人有今不如昔之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