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政策賄選



    齊桓公有一次因喝醉了酒,遺失了自己的帽子,感到羞愧,三天都不上朝處理政務。管仲說:這有什麼大不了得呢?丟了帽子不是國恥,只要您能處理好政務就能洗刷了。於是桓公就打開糧倉賑濟窮苦的人,把監獄裡犯輕刑的人都釋放了。過了三天,民眾都歡欣鼓舞地唱著:桓公為什麼不再遺失他的帽子呢?﹝因為遺失帽子,老百姓就能得到這些恩賜﹞
    但有人批評說:管仲雖然勸桓公作了這些事,也只不過使桓公洗雪了小人之恥,卻使桓公新增了君子之恥。因為桓公如果知道隨意開倉賑民及釋放輕刑的人是不對的,那就不能算是洗雪恥辱;如果認為上述之事是正確的,何必要等自己丟失了帽子才作呢?而如果不是因為丟失帽子才去作,便是以前該作而未作,如今作了,頂多只能算是洗雪了小人之恥。但仔細檢討這樣的作為對嗎?開倉賑民是使百姓無勞而獲,釋放輕刑者是使曾犯過錯的人不受制裁,如此作只會使百姓有了僥倖的心理,而不能從中記取教訓,反而混亂了社會正義,所以說是新增了君子的恥辱。
    近來台灣掀起增加老農津貼一千元的話題,因為屆臨選舉,朝野兩黨都以此政策為自己候選人變相買票,且競相加碼,罔顧政府窘困的財政。這豈不是與齊桓公開倉賑民及釋放輕刑犯的作為一樣嗎?如果增加老農津貼是對的事,何必等到選舉時才作?而如果要實現社會公義,那麼隨意政策買票就是不該作的事,朝野何必競相從事?但現實的情況是,沒有人敢犯此大不諱,在朝的咬牙也要把這項“利多”吞進肚裡,在野的拼命向選民“邀功”,痛批執政者不知民間疾苦。是非公義就這樣廉價的被犧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