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有功離仁義者,即見疑;有罪不失人心者,必見信。



    歷史上的長平之役,皆認為是秦與六國相持下決定勝負的關鍵一役;但此役坑殺了趙卒四十萬人,其功掩不住秦的兇殘暴虐,因此秦雖統一全國,實施高壓統治,卻被蜂擁而起的人民所推翻,可見人民是如何痛恨這樣殘暴的政權了。賈誼在《過秦論》便下了這樣的結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湯武革命是歷史上極受爭議的兩次革命行動,漢景帝時,轅固及黃生兩人就曾在景帝面前爭論湯武革命的功過是非,黃生說:帽子雖舊但總是戴在頭上的,鞋子再新也只能穿在腳上,這便是上下有別的道理。而桀、紂雖失道,但畢竟是君王,湯、武再怎麼賢能,也只是臣下。君失行,臣不正言匡過,卻行誅殺,取而代之,這不是弒君是什麼呢?雖然黃生以封建思想來解讀這段歷史,但在當時,卻也是部分衛道人士的見解,但重要的是湯、武沒有失掉人心;所以有罪不失人心。後來孟子說:“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就是站在不失人心的立場上,肯定了湯武革命的正當性。
    蔡英文在面對宇昌案時,說“為了發展台灣的生技產業”“自家投入的資金是天使基金”“我是台灣生技業的媽祖”,種種功勞卻被人當了驢肝肺;其原因就是不被人民信任,為什麼否定了當初的南華生技案?為什麼自己都質疑是否違反了旋轉門條款,竟然現在都推得一乾二淨。蔡的迴避與指控馬的迫害都不如嘴巴上說的仁義道德那樣冠冕堂皇。
    馬英九在1997年5月8日因白曉燕命案,面對抗議的群眾,以“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辭卸政務委員職務。當時他所代表的國民黨政府以權謀私爭功諉過,因此他以辭職來向人民謝罪;但卻因此建立其自己的聲望,得到多數人民的信任。在每年二二八紀念會上一再代表政府向受難者家屬致歉,甚至遭到家屬唾面,都顯示他勇於承擔過去政府錯誤的勇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