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療饑不期於鼎食,拯溺無待於規行也。



    劉安在《淮南子》上對於從政要自最迫切最基層的地方做起,說過:“濟溺人以金玉,不如尋常之纆﹝音漠,繩子﹞。韓非也說:“百日不食以待梁肉,餓者不肯。”因此治國就是要以淺近易行為貴,而不要追求不切實際的理想境界。譬如說開放美牛事件,政府一直無法把不得不開放的理由向民眾說清楚,也不能把台美貿易談判攸關台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講明白,就會像當初承認“九二共識”達成兩岸ECFA協議的政治風暴一樣,吵嚷不休。
    韓非說:智謀之士講的精妙高深理論,連智力高的人都弄不明白;而現在卻要在與平民有關的立法上,也搞這些弄不懂的道理,老百姓會信服支持嗎?像最近財政健全小組會議就決議要徵資本利得稅,其內容仍未研議妥當,但人民已被1988年復徵證所稅的陰影嚇得不知所措,這不就是韓非子說的道理嗎?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韓非子還說:唯賢者而後能行之,不可以為法也。意思是凡要經有才德的人才能做的事,決不能作為執政上的借鏡。近來在台北市文林苑的都更案,引發社會爭議;有些人質疑政府的手段霸道,有些人認為政府與建商掛勾欺壓居民,但仔細檢視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就不難發現政府依法行政的過程並無不當;而真正釀成事端的原因卻是政府處理問題的態度略嫌僵硬,缺乏溝通協調,例如拖延此都更案兩年多時間是在進行法律訴訟,政府也在等訴訟結果以進行更強硬的拆除措施,無疑地都在醞釀事端的擴大,所以由政府主導的都更案無法更具彈性,背後的主因就是政府部門中欠缺這樣能力的人;所以政府部門的施政不能依靠個人特有的才能,而是應把這些工作委由民間辦理,政府從旁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