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藥方



    清朝有一位內閣學士叫永寧的,身體患病一直都治不好,四處延醫,也都不見改善。有一次又請來一名名醫,望聞問切後,要開藥方,就順便問他前一位醫生所開的藥方,請他拿來作一參考,可照料永寧起居的小婢就是遍尋不著,急得永員外要重重的懲罰那小婢。等小婢再去尋時,永員外靠著床檐合上眼休息,忽然有一人進來跪在他床前說:小的是您做按察使時平反的一個囚犯,那藥方是小的藏起來的,與婢女無關。永寧就問:為何要藏藥方?那人說:醫生難免同行相忌,如果他看了前面醫生開的藥方,就會標新立異的換藥,以顯示他的高明,可您現在所服的藥是對症的藥,只是藥力還未發揮而已,如果換了其他藥,就反而不利於您了,所以我私下竊來藥方,不讓他看。永寧想他說得有理,也不細想此人為何來到此地,就向醫生推說弄丟了,請他重新開藥方,等藥方開好拿來與原來的藥方一對照,竟一樣,於是服了幾帖,就藥到病除了。永寧病癒後遍尋當天跪在他床前的人不著,自己一思索,不禁打一寒顫。
     這是一個獲平反的罪犯,死後來向當年審他的官員報效的故事,但其中亦牽涉藥理的部分。凡藥物都是根據病理來製作與投放的,所以好的醫術就是掌握了病理,以適當的藥物來治療,其中需要有時間來使藥效發揮,現代人講求迅速有效,所以不待藥效發揮就否定該藥的療效,這是很可惜的。
     政治上亦復如此,有些牽涉到人民權益的重大案件,政府在權衡得失後,勢必要提出解決方案,並徹底執行,也要等政策執行後一段時間的發酵,始能看出成效,但反對黨就利用尚未有成果時,肆意批評,且故意擴大政策執行的負面影響,以累積反對力量。譬如台北的花卉博覽會,就是在開辦期間大受批評的一項國際性活動,但等整個活動獲得人民肯定圓滿閉幕後,在野黨才停止攻訐,甚至對於該活動的正面評價,也以站在監督角色而自豪。所以選民應給予執政一定的時間來檢驗其成果,而不是隨政客名嘴起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