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國是



    楚莊王對孫叔敖說:我至今仍未定出國家的基本認同、價值及共同行動的指南﹝簡稱國是﹞。孫叔敖說:國家若有如此共識,則將摒除一切矛盾虛耗,為一致的目標前進。但臣恐大王不能辦到呀!楚莊王說:辦不到的責任只在國君一人身上嗎?還是作臣子的也要承擔呢?孫叔敖說:作國君的可驕傲的對讀書人說:“讀書人若沒有我怎能富貴?”而讀書人也照樣驕傲的對國君說:“國家若沒有讀書人如何富強安康?”於是國君既使使國家都滅亡了,還不覺悟,讀書人到了饑寒交迫的境地,仍堅持不為國服務,君臣如此對立不合,國家的基本認同、價值及共同的行動指南又如何能確立下來呢?夏桀及殷紂就是因為國家的認同混淆,價值觀迥異,因此不知國家的方向為何,人民及政府都無從使力。桀紂各自以自己的喜好、厭惡來決定國家的目標,因此國家非亡不可。
    今日台灣政治上出現的對立與惡鬥是很明顯的,有一部分人極欲取得政治權力,因此在許多政策上“為反對而反對”,核能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証,2000年民進黨初執政時,陳水扁在無法抗拒林義雄的反核主張下,不顧政策延續及國會多數意見,片面宣佈停建核四。但後來又在在野黨杯葛下,恢復興建,甚至蔡英文任行政院副院長時,還敦促儘速興建,但就在日本核災發生後,又釀非核議題。這就是國家的基本認同及價值的反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