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不嗜殺人者能 一之


        孟子去見梁襄王﹝梁惠王的兒子﹞,出來後轉述會見時的情形,說:看上去不像人君,接近一些也不見有使人畏懼的威嚴。卻唐突問道:天下要如何才能安定下來呢?我回答說:統一才能安定下來。襄王又問:誰能統一呢?我說:不喜殺人的人才能統一天下。襄王再問:誰來歸服於他呢?我回答說:天下人沒有不來歸服於他的。大王知道田裡的秧苗嗎?七八月間天旱,那苗看起來快枯死了。天空雲量充沛,降下大雨來,那苗就都興致勃勃的活起來了。像這樣誰能遏止呢!今天下作人君的人,沒有不嗜殺人的。如果有一個不嗜殺人的人君,那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要伸長了脖子來瞻仰他。真能如此,老百姓都來歸服,就像水往低處流,誰能遏止呢。
         孟子所說的不嗜殺人者便是指有仁心的人君,普天之下都是嗜殺人的人君,百姓無不期盼能有一位愛護他們的人君,這就是孟子勸梁襄王要作有仁心的人君,統一天下的理由。梁襄王是繼承其父親梁惠王的君位,初見孟子,孟子的印象是稚嫩的,但他突然問孟子天下如何才能平定?使孟子覺得他有悲天憫人的赤子之心,所以才為其詳述為君之道。
        古代的君王為擴增自己的實力,多以武力作後盾,戰國時期尤其如此,所以天下無法平定下來,孟子認為只有以仁政一統天下才能安定下來,則一統天下者就必須是個有仁心的人君,否則他還會虐殺百姓,雖有統一的天下也未必有安定的生活。後來結束東周四百餘年紛亂時代的秦始皇卻又是個殘暴的君主,所以百姓依舊沒有平靜的日子可過。
       現代統治者的變換比古代更形迅速,透過選舉,每位領袖最多只能作八年,且無法傳給自己的指定人,雖有些政黨仍繼續執政,但畢竟還是要更換領導人,最重要的是必須透過民主程序,那就是投票。雖然產生領導人的方式改變了,但領導人的想法似乎改變得不多,每個在位的領導者都好大喜功,希望在其任內有所建樹,美國總統無論民主或共和黨的候選人,在選舉前都說要致力世界和平,但一上臺後,鮮少不發動戰爭的,有的使戰爭擴大及延續,這便是孟子所指的嗜殺人者,他們雖威脅許多弱勢國家,但卻不得民心,永遠無法使世界有一統一的價值觀,紛爭歧見不斷,戰爭也從未止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