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寗固。


          孔子說:奢華的壞處是將引起逾越的情況,儉樸的壞處是使莊重的儀式顯得固陋不雅;固陋與逾越相比,寧可固陋。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指魯國的大夫如三桓,他們掌控國家的大權,擁有龐大的財富,在一些禮制上常有逾越的現象,甚至超過天子的規格,孔子以為這是不遵守倫理的,勢必以後會對諸侯及王室造成威脅;而像他是沒落的貴族,講求道德傳統,雖然生活上不如三桓富裕,但卻不會威脅諸侯及王室,所以這就是孔子對奢儉的看法。
         反觀今日台灣的貧富差距相差數百倍,有錢的人宣揚奢華風,住豪宅、開名車、縱慾情色,社會風氣變得推崇物質享受,顛覆個人在群體中的角色,不講求責任,只重名利。而在這樣虛華的社會中竟出現了台東賣菜阿媽捐助的義舉,所以施捨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反而在社會底層的人了解貧苦大眾的痛苦,他的施捨對他們更有意義,如此說來,孔子說與其不孫也,寧固確實符合實現社會公義的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