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今惡死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孟子說此話的背景是對齊宣王講述仁政的一段比喻。孟子說:三代﹝夏、商、周﹞之所以得到天下,因為其開國的君主﹝禹、湯、文王﹞講求仁道;三代失天下也因為其末世君王﹝夏桀、商紂、厲王﹞不講求仁政的結果。任何一個國家的興廢存亡也都因為此。天子不仁,其所掌的四海無法保有;諸侯不仁,其社稷也將不保;卿大夫不仁,其宗廟喪失;士、庶人不仁,其生命都無法獲得保障。但如今竟有人厭惡死亡卻仍行不仁,就如同厭倦酒醉卻仍不斷灌酒一樣。
        台灣在開放黨禁之前,反國民黨的勢力集結成所謂的黨外,反對者中以唾棄國民黨的腐敗者為最多,因此黨禁一開,首先以民主進步為黨名,以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逐步從地方建立其勢力,邁向中央,尤其以陳水扁在台北市長的選舉中打出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口號,振奮人心,並且順利取得首都市長的大位,民進黨明知台灣人民多年來看不慣國民黨的腐敗,尤其在李登輝當政的十二年中,更是以黑金來收買地方派系,當時在各縣市議會不但賄選情形嚴重,且正副議長多具黑道背景,在鄉里為非作歹,因此人民才擁護清新的民進黨,但陳水扁登上總統大位,竟效法國民黨也大肆貪瀆,連他自己及親屬也將國家公器作為私用,向財團強行索賄,較國民黨的吃相更加難看,臨要下任前爆發國務機要費案,掀起紅衫軍齊上街頭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促其下臺。民進黨的執政團隊也陸續爆發舞弊案,終於在2008年下臺,此正是惡死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