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 星期日

進賢


        孟子對齊宣王說用人道,說:所謂故國者,並非其境中有高大的喬木,而是其擁有與國家共休戚的世臣而言的。而大王您卻連與您共休戚的親臣都沒有,前
些日子進用者,而今卻不知在何處了。宣王問:我要如何才能知道他們無才而棄用呢?孟子說:國君要進用賢才,不得已必須使其地位較低的越過地位較高的,
疏遠的超越親近的,因此不可不慎。身旁的人都說他賢能的,不能進用;各大夫都說他賢能的,還不能進用;國內多人都說他賢能的,還要仔細觀察,親眼見其
賢能,始可用之。至於罷黜一個人也是如此,身旁的人都說此人不可用,不要聽信,各大夫都說他不可用,還是不要聽信,等國人都說他不可用時,再仔細觀察
,親眼見其不可用,才將其罷黜。對人用刑也是如此,身旁的親信或各大夫都說可殺,都不能聽信,國人說其可殺時,還要確認其罪大惡極之証,才可殺之。這
樣才配為民父母。
        現代政府文官制度多由考試進用,再經多年人事制度的考核,才能漸次升遷至較高的主管職務。但政務官的任用則不在此限,政務官必須對所主張的政策負
責,所以隨首長的進退而進退,以往也多由事務性官員中拔擢,近來政府喜用學術界人士,利弊皆有。惟用人者必須以為國舉才的角度選用,無論對其能力或操
守都要有客觀的標準,否則只以酬庸的角度考量,便是公器私用。扁政府時代,把許多公營事業的董監事或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等職當作禮物般分贈曾對其選
舉出錢出力的社會人士,而後甚至鬧出以一千萬代價出賣101大樓董事長職位的賣官風潮,這對國家公務員的尊嚴損傷極大,更不配稱是現代文官制度化、中立
化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